No. 13 如何運用AI設計知識商品?
一、企業實務案例
林老師是一位擁有十年講師經驗的知識工作者,長期受邀為企業內訓、專業社群與大專院校授課。他觀察到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:
「每次開課都要重做簡報與教材,內容散落在硬碟與筆記中;曾經試做線上課程,但因後續維運與招生壓力而作罷。」
這不只是林老師的困擾,也是多數講師、顧問與教練的共同難題。他們擁有紮實的專業與授課經驗,但:
課程每次重來,缺乏模組化與標準化,難以有效累積資產;
自行設計線上產品耗時耗力,卻又無法找到穩定的技術與行銷資源;
認知上對於「知識產品」如何設計、定價、推廣沒有清楚藍圖。
結果是,明明已經擁有豐富內容與受眾基礎,卻無法轉化為可規模化、自動化與持續變現的知識商品。這使得許多知識工作者仍依賴時間換收入,無法突破天花板。
二、建議解決方案
1. 拆解 JTBD,轉譯為可販售成果物
將用戶的任務(Job to Be Done)拆解成具體目標,對應對象的「起點-終點變化」
舉例:從「想學AI寫作」變成「建立一套可自動化的電子報產出流程」
每一個轉變都可作為一個 mini product,獨立定價與行銷
2. 運用 AI 輔助內容生成與知識模組化
使用 GPT 將原有講義、文章、演講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(懶人包、影片腳本、互動問答)
搭配 Notion AI、Whimsical AI 將知識視覺化為流程圖、知識地圖,增強結構性
模組化切分主題,設計「初階→進階→應用」三層架構,提升留存率與復購率
3. 建構知識商品 MVP,快速測試市場反應
採用 Gumroad、Substack、Teachable 等平台,上架最小可行產品(如 PDF、模板、微課)
透過早鳥優惠或 A/B 定價測試,快速獲得市場回饋
導入 AI 自動客服與 FAQ 系統(如 Zapier Chat),降低售後負擔
4. 設計訂閱制產品組合,提升 LTV 與預測性收入
依主題與頻率推出月訂閱(主題深潛)、季訂閱(任務導向)、年訂閱(全域學習地圖)
加入社群共學機制,讓知識社群自行運作,增加用戶黏著
結合 GPT 自動摘要與推薦系統,實現個人化學習歷程與成效追蹤
5. 將知識商品佈局為 AI 自動化產品
把核心知識變成客製化GPTs 應用模型
舉例:「品牌診斷問卷 + 建議書自動生成工具」即可從內容服務進化為產品工具
可進一步串接 CRM、自動化行銷系統,擴大轉換漏斗與營收模型
三、Takeaway 行動指引
盤點你目前的知識素材,優先整理成「任務導向型」微產品
善用 AI 工具輔助內容轉譯、結構重組與視覺化,提升感知價值
建立測試型商品上架流程,用數據驗證市場需求
把內容當成系統模組來設計,鋪路邁向訂閱制與自動化產品化
四、劉基欽老師 AI 商品/課程推薦
想要將你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持續變現的 AI 知識產品?請參加以下講座
0602【2025師說新語6月社群活動】從講師到知識創業家:用AI打造知識商品
想要劉基欽老師幫您設計知識商品?
勉覺學堂客服連結 (點選加入Line官方,輸入KP,會有客服與您連繫)